“散裝江蘇”因足球出圈,可以直接“抄作業”嗎?
2025-06-07 11:32:52 來源: 海報新聞
昨夜國足四連敗夢碎雅加達,許多熬夜觀看比賽的球迷們也悄悄地碎了。相反,出身草根的“蘇超”卻給無數球迷帶來了簡單的快樂。自5月10日開賽以來,“蘇超”比賽現場人聲鼎沸,相關話題熱度居高不下,足球概念股集體爆發,專業足球網站甚至開辟了“蘇超”積分榜專區。

“蘇超”是一個什么樣的聯賽?
所謂“蘇超”,官方名稱叫“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十三個地級市各派一支隊伍參賽,并以城市命名。球員來自各行各業,既有職業球員,也有個體工商戶、大學生和高中生等業余球員。以南京隊為例,報名球員是50人,其中年齡最大的1989年出生,最小的2006年出生。

據了解,此次聯賽為期7個月,共85場比賽,分為常規賽和淘汰賽兩個階段。淘汰賽階段,將從排名前八的球隊中決出四強,直至最終決賽。
最近即將舉行的第四輪比賽將于下周末(6月14日、15日)舉行。隨著比賽進入“白熱化”,參賽隊伍也在利用比賽間隙進行調整和訓練,打磨球員間的配合。

球技好不好不知道 玩梗是認真的
“比賽第一,友誼第十四”“輸了水蜜桃加鹽,贏了鹽水鴨加糖”,各地市之間花式互懟,幾乎每場比賽都拉滿了地域對抗的情緒張力。

常州隊在接連失利之后被調侃:“從常州到吊州再到巾州再到丨州,留給常州的筆畫不多了”;徐州與宿遷的比賽則被戲稱為“楚漢之爭”;網友辣評南通和南京之間的較量:誰才是真南哥?


有趣的標語在街頭隨處可見,地市之間的足球互動與良性競爭,真正把足球變成了一種文化現象、一種生活方式。

回歸大眾 細數“蘇超”爆火背后的密碼
省內足球聯賽,江蘇不是首創,為什么只有“蘇超”能爆火出圈?
江蘇省體育局副局長劉彤介紹,作為江蘇首個以“全民參與+城市榮譽”為理念的賽事,“蘇超”打破了職業聯賽的高門檻,以“全民足球”的新模式拉近了大眾與足球的距離。
這在票價方面有所體現:“蘇超”的價格普遍在10元左右,幾乎場場售罄。花10元讓自己開心,換誰誰不愛呢?且比賽大多設置在周末,方便大多數人觀賽。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經濟學專家萬喆表示,體育的生命力還是在于能否扎根民間、融入文化、服務民生,“讓體育回歸大眾,就成為普通人釋放熱情的舞臺。”

另外,“散裝江蘇”或能解釋一二。
江蘇是中國唯一所有地級市均躋身過“全國百強市”的省份,各市經濟實力均衡,且文化差異明顯。
誰也不服誰,球員們為城市而戰,球迷們為家鄉榮光而呼,“散裝江蘇”可以說為足球這項運動提供了肆意生長的土壤。

此外,“蘇超”爆火離不開相關部門的支持。
“蘇超”雖是業余聯賽,但其背后是一整套專業的競賽系統在支撐。比如,賽事由各設區市體育局、省足協和省體育產業集團共同承辦,引入了專業的轉播團隊、裁判團隊和醫療保障體系,不少球隊還運營起了社交賬號并開始銷售紀念球服等周邊產品。這種專業性,其實是“蘇超”得以持續運營和“出圈”的保障。
以賽事促消費 江蘇這波贏麻了
在各地想方設法拉動消費之時,“蘇超”為江蘇帶來了一撥又一撥游客,各地也借此契機,推出文旅促消費活動。
以賽事促消費,成為“蘇超”的一大特色。
僅在剛過去的端午期間,常州、徐州、鎮江針對客隊市民推出了景區免票優惠政策,鹽城、南京、泰州結合票根定制了“看球+旅游+美食”等文體旅套餐,9萬名觀眾現場觀賽,帶動6個主場城市銀聯異地渠道文旅消費總額增長14.63%……
“蘇超”現象展示了“1+N”的消費拉動效應,城市之間的地域張力在悄然間成為促消費的流量入口。
把流量變“留量” 繼續踢好“下半場”
“蘇超”的火爆,讓人看到了城市業余體育賽事的另一種可能。但如何把這股熱度留住,是下一階段考驗的關鍵。
一方面,是拓展市場化空間,推動更多商業參與。江蘇省足球運動協會副主席王小灣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作為一個聯賽而言,未來肯定要逐步走向市場化。但現階段,其實需要我們更加冷靜地分析和判斷,怎么把賽事的轉播權益、贊助商回報、特許經營商品、賽事周邊等內容做好科學和專業的規劃,這也是下一步的重點。”
另一方面,或許是組織結構的職業化。王小灣提到,希望將聯賽打造為“上有通道、下有入口”的平臺,與職業足球銜接。這意味著,“蘇超”未來有望成為職業俱樂部選拔人才、鍛煉隊伍的搖籃。
責任編輯:熊世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