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降價車型達數百款,與會嘉賓探討可持續發展——“卷”技術 “卷”功能 不“卷”價格
2025-06-08 07:04:37 來源: 新重慶-重慶日報
不久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關于維護公平競爭秩序、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倡議,指出“內卷式”競爭導致行業效益下降、把產業發展帶入惡性循環,并呼吁各方遵守公平競爭的規則,不要進行“價格戰”。
工業和信息化部也回應稱,將加大汽車行業“內卷式”競爭整治力度,推動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此背景下,6月6日舉行的2025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多位嘉賓不約而同提到了一個詞:價格戰。這些嘉賓均表示,“價格戰”不可取,國內汽車行業當下的發展成果來之不易,應該合理、良性競爭,推動行業持續向好發展。
汽車市場有多“卷”
出現“3萬元”級車輛,行業利潤下探至4%以下極低水平
“內卷是變革不可避免的陣痛,值得注意的是,不合理內卷也是可持續發展的殺手。”
對于“價格戰”,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委員會會長、中國國際商會汽車行業商會會長王俠給出了他的觀點。
他介紹,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國內車市降價車型有200多款,而2025年前4個月降價車型數量也已達到了60多款。
在剛剛過去的5月,“卷價格”情況進一步加劇——在頭部車企大范圍、大幅度降價帶動下,多家車企跟進,降價車型達百余款之多,降價幅度最高超5萬元,市面上甚至出現了“3萬元”級的車輛。
“無底線的‘價格戰’和盲目的技術‘狂飆’勢必擠壓企業合理的利潤空間,進而影響產品和服務質量,從長遠來看對企業、對消費者都是不利的。”王俠說,降價帶來銷量增長的同時,也導致行業利潤進一步下探至4%以下的極低水平。
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直言,當下國內汽車市場價格混亂,而且大有從中國蔓延到海外的趨勢,比如“0公里二手車”出口到海外,擾亂了市場,對中國品牌傷害極大。
王俠也提醒,不要把“內卷”的風氣帶到海外去:“因為國際市場環境對低質低價、短期行為的包容度更低,無底線‘價格戰’將會把寶貴的增量市場攪渾為‘紅海市場’,有百害而無一利。”
車企應該怎么“卷”
當以技術創新和差異化構筑價值高地,拒絕低于成本價銷售
事物總有兩面性,內卷在帶來“價格戰”的同時,也推動眾多車企在各個領域“較勁”。
比如汽車進入新能源時代后,車企開展續航里程、充電速度等方面的“競賽”,讓國產新能源汽車在動力技術上快速躍進。再如,不少企業著眼于汽車功能優化,推出“冰箱彩電大沙發”等,也讓眾多同行紛紛跟進,帶動業內對內飾和功能進行深入研究。
“現在,國內車企又鎖定固態電池、大模型、輔助駕駛等領域,在這些新賽道展開激烈競爭。”王俠說,有序競爭是市場經濟的正常現象,也是行業從稚嫩走向成熟的必經階段。
“國內車企應該堅持以技術創新和差異化構筑價值高地,拒絕低于成本價銷售,守住可持續發展的底線。”王俠表示。
他也談到,目前汽車領域出現的電池起火、輔助駕駛失控、隱形門把手陷阱等意外事件,給各家車企敲響了警鐘:在任何情況下,新技術競賽都要以守住安全底線為前提。
朱華榮表示,無論汽車多么智能、舒適、便捷,安全都是底線。
“長安汽車為了避免這類事情的發生,在智能化領域投入600億元,建成了智能化事業研究中心、擁有智能汽車安全技術的全國重點實驗室,其核心目的就是為用戶提供安全技術保障。”朱華榮說。
“不安全的車,賽力斯不造。”張興海也表示,賽力斯奉行“非安全不智能、非安全不電動、非安全不豪華”的理念,在產品的設計、制造和使用中,始終把安全放在最高優先級。
惡性“內卷”如何治
兼并整合是發展到一定階段后的必然結果,也是治理過度“內卷”的重要手段
如何消除惡性競爭,治理不合理“內卷”?很多嘉賓都提到一個詞:協同。
全國政協參政議政人才庫特聘專家陳健認為,未來行業應該摒棄過度“內卷”式競爭,協同走向高質量發展,包括理順產業上下游關系、打通渠道、破除技術壁壘等。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會長徐念沙也表示,目前我國車企遍地開花,許多省份都有相關產業,如何實現區域協同,讓這些零散的資源形成合力,是未來必須思考的問題。
除了協同外,王俠著重提到了另一路徑:整合。
“兼并整合是汽車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后的必然結果,也是治理過度‘內卷’的重要手段。”王俠說。
目前我國汽車產業所呈現的市場容量停滯、利潤下降、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等現象,正是進入產業成熟期之前的典型特征,從這個角度看,汽車行業的兼并重組浪潮不可避免。
他認為,我國汽車產業重組可能會以幾種不同的方式展開:
一是大型汽車集團通過內部整合方式強化主業,降本增效;二是強勢燃油車企整合具備技術優勢但規模和營銷弱勢的新能源車企;三是優勢新能源車企整合弱勢新能源車企;四是優勢國際車企以收購、合資或技術合作的方式整合本土弱勢新能源車企。
“大型汽車集團內部的整合大幕已經拉開。”王俠舉例說,吉利旗下極氪與領克的整合、廣汽“大研發體系”、上汽“大乘用車板塊”、奇瑞“智能化中心”等,都是為了更好地整合資源、降本增效、提升企業競爭力;而不同車企之間的整合也會與弱勢企業的退市同步展開,進一步重塑汽車產業競爭格局。
他還表示,基于目前的產業格局,尤其是在強勢汽車集團已經占據近90%市場份額的大背景下,兼并重組并不會影響中國汽車產業的整體發展,相反可以進一步提升優勢汽車集團在全球的競爭力。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楊駿 白麟
責任編輯:張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