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守茶山 科技育“金葉” ——科技特派員團隊助力萬盛茶產業崛起
2025-06-17 14:15:50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通訊員 葉露)“養生黑山谷,品味黑山紅。”在萬盛城區一家茶葉專賣店,LED屏上的宣傳語循環播放著。一旁的貨架上,“黑山紅”紅茶整齊陳列,不少游客駐足選購。
從無名小茶,到遠銷大江南北的“爆款”,它的背后離不開一群默默扎根茶山的科技特派員。
近年來,萬盛邀請市級科技特派員團隊,“點對點、山對山”為萬盛茶葉品牌化、標準化提供技術支持,讓科技成為萬盛茶產業轉型發展的一面旗幟。
從量到質 萬盛茶產業亟待破局
萬盛種茶歷史可追溯至明清,得天獨厚的氣候與地形條件,為茶樹生長提供了天然沃土。2000年起,萬盛將茶葉列為農業龍頭產業,近年來更是確立為特色效益農業第一主導產業,聚焦生態、標準、品牌三位一體推進發展。
在此基礎上,萬盛以翠信茶業等龍頭企業為牽引,持續推進標準化茶園建設與綠色種植技術推廣,茶產業逐步形成規模。全區茶園面積已達1.75萬畝,年產茶葉800余噸,年產值突破8000萬元,形成以青年鎮、關壩鎮、叢林鎮為核心的茶葉主產區,生態富民效應逐步顯現。
茶園建得好、茶葉采得多,并不等于能賣得俏、立得住。一段時間里,萬盛的茶葉面臨“多卻不精、香而不穩”的困局:花果香型紅茶雖受市場青睞,卻始終難以穩定量產,加工技術靠經驗、缺標準,品質上不去、品牌立不住,影響了市場競爭力。
就在這樣的關鍵節點,一支懂種茶、懂制茶、懂茶農的科技特派員團隊來到萬盛。他們不是“來一趟講一課”,而是十多年如一日,穿梭在一座座茶園里,手把手教技術、面對面解難題。
一園一策 科技把脈茶園增效
“我希望能保留祖輩留下來的生態種茶方式。”南桐鎮定青生態茶園負責人王定興說,自2015年返鄉以來,他始終堅持施用有機肥、人工除草、綠色防控病蟲害,而這一理念的實踐離不開科技特派員團隊的技術支持。近年來,在賀鼎等科技專家指導下,定青茶園引入了科學修剪、測土施肥等規范化管理手段,既保住了生態底色,也讓茶園產量和穩定性穩步提升。
除了定青,青年鎮的夏房茶園也嘗到了“科技下田”的甜頭。茶園負責人夏光云介紹:“我們種了‘巴渝特早’‘川種’‘黃金茶’三個品種,在技術員指導下推廣蓄稍留養技術,春茶提前一周開采,芽頭壯、香氣足。”目前,夏房茶園三季采摘,年產干茶5000斤,其中“明前獨芽”可制300余斤,總產值已達60萬余元,茶葉供不應求。
“蓄稍留養”是賀鼎團隊重點推廣的一項實用技術。簡單來說,就是在春茶采收結束后提前整形修剪,蓄養新枝梢,有助于第二年春芽早發、芽頭壯實、單芽率高。數據顯示,該技術可讓春茶萌發時間提早7至10天,單芽產量提高20%-40%,還能增強茶樹抗寒、抗旱、抗病蟲能力。
一茶一方 科技鍛造品牌紅茶
相較于面向茶園一線推廣的綠色種植技術,翠信茶業的發展則是科技特派員團隊“點對點”精準指導下的品牌化突破樣本。
自2011年起,賀鼎便持續為重慶翠信茶葉有限公司提供技術服務。從基地選址、茶園規劃、生態改良,到種植管護、綠色防控,再到加工流程優化、產品品質把控,每一個關鍵節點,幾乎都有他和隊員的身影。“賀老師不是來講課的,是來‘跑茶山’的。”翠信茶業負責人說,“從建園起,他年年都來,我們的很多技術都是他手把手帶出來的。”
“黑山紅”之所以能走出市場,亦離不開賀鼎團隊對翠信茶業花果香紅茶工藝的系統性培訓。
2023年9月,賀鼎牽頭組織萬盛茶企技術人員參加全市花果香型紅茶加工技術培訓班,并邀請市內外多名專家結合本地實際進行深入指導——上午講理論,深入剖析花果香紅茶的香氣形成機制、工藝控制要點;下午進廠實操,圍繞萎凋、搖青、揉捻、發酵、干燥等關鍵工序逐一演示,邊講邊做,邊學邊問。
“要不是有專家團隊幫我們‘盯工藝’,我們可能還在摸索階段。”翠信茶業的負責人坦言,“科技特派員幫我們把產品做成了標準化,品牌自然也就叫得響了。”
從茶園管理到產品加工,從種得好到賣得遠,科技特派員團隊在萬盛走出了一條因地制宜、久久為功的技術服務路徑。如今,綠色種植技術在多個茶園落地推廣,花果香型紅茶加工體系日趨成熟,“黑山紅”等地方品牌逐步打出知名度。
責任編輯:王婷婷